暗黑血统 战神之怒,俄罗斯在地缘上是欧洲国家?
众所周知,俄罗斯虽然地跨欧亚大陆,并且亚洲部分占据国土总面积的大半,但该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欧洲部分,而无论是当年的沙俄、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都自诩为欧洲国家。但令人奇怪的是,俄罗斯虽然是欧洲国家,并且跟欧洲其他国家同属基督教文明,却总是会受到它们的嫌弃和排斥,很难真正地融入欧洲大集体。
不仅如此,包括前东欧国家在内,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对俄罗斯充满敌意,并将防范、限制它,视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考虑。比如,加入北约的前东欧国家,每年都会参加以俄罗斯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每每令后者感到不爽和愤怒。那么问题来了,俄罗斯为何如此招人厌?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四点:
信仰分歧。基督教有三大派系,即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欧洲多数国家信仰天主教,而俄罗斯则信仰东正教,虽然两个教派均以《圣经》作为经典,但对教义的解读却存在着分歧。其中突出的矛盾,便是东正教主张“圣灵”只能来自于圣父,而天主教则认为“圣灵”来自圣父和圣子。除此之外,双方还在教会形式、宗教语言和仪式、神职称谓、教士能否婚配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虽然在外界看来,天主教与东正教之间的教义分歧并不严重,但对于“当事者”而言,却是存亡攸关的大问题。在漫长的中世纪,教义上的分歧,使得信仰天主教的西、南、中欧国家,将主要信仰东正教的东欧国家视为“异端”,始终不肯承认它们是欧洲文明的一部分。虽然已经进入21世纪,但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大多数欧洲国家依然不愿接纳俄罗斯,并对它充满排斥感。
民族矛盾。西欧、北欧、中欧国家大都属于日耳曼人,它们非常歧视乃至敌视俄罗斯人,经常把他们视为低等民族,而遍布南欧各国的拉丁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法兰西人、葡萄牙人等),则更是将俄罗斯人视为蛮族(俄罗斯族属于斯拉夫人,而斯拉夫在拉丁语中意为“奴隶”)。即使同属于斯拉夫人的波兰、乌克兰、前南斯拉夫各国,也都敌视俄罗斯人,可见前者在欧洲的“人缘”之差。
除此之外,俄罗斯在历史上长期遭受鞑靼、钦察、突厥等民族的侵略和统治,不仅民族成分异常复杂、血统不纯,而且继承了它们粗俗野蛮、好战成性的基因,因此经常遭到其他欧洲国家的歧视。欧洲流行着很多与此有关的俗语,比如“在俄罗斯人的锅底,你能找到鞑靼人的影子”、“撕下一个俄罗斯人的脸皮,你就会发现一个鞑靼人”等等,无不充满嘲讽、贬低的意味。
制度差异。虽然大多数欧洲国家也经历过漫长的专制时代,但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到19世纪下半叶时,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向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的转变,而俄罗斯(沙俄)则始终是一个君主独裁的国家。帝国崩溃后,俄罗斯虽然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但由于苏联在二战后推行对外侵略政策,由此增强了欧洲各国对俄罗斯人的反感和敌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采纳了西方的基本政治原则和价值观念,并在宪法层面上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貌似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但在实际上,历届总统依旧在实行苏联式的威权统治,并且通过控制媒体、强力打压反对派,系统地操纵着选举,完全背离它所宣称的民主精神。出于制度方面的差异,大多数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充满警惕、排斥的心态,不愿与其为伍。
历史教训。毫不夸张地讲,俄罗斯的建国史就是一部侵略扩张史,从伊凡雷帝开始,历任沙皇均把侵占邻国土地、扩张版图,视为执政期间的头等大事。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时,曾对外宣称:“假如我能够活到200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一度令整个欧洲感到恐惧。经过数百年的持续扩张,到一战结束前夕,俄罗斯的领土总面积已达228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5。
由于沙俄和苏联的对外扩张,常常伴随着大规模的杀戮、经济的破坏,以及对人类文明的摧残,因此对于大多数欧洲国家来讲,限制俄罗斯的扩张野心,并对它进行围堵,便成为历史留给它们的唯一教训。苏东剧变后,东欧各国之所以集体加入北约,邀请美军入驻,并积极参加以俄罗斯为假想敌的军演,便是再好不过的证明。
秦朝以前怎么没有外族入侵?
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里,为何在我们的常识中会一直感觉在秦朝之前很少有外族入侵这回事?难道是在我们逐步成为大一统的国家之后,那些外族才慢慢出现在历史的舞台吗?又或者是历史的记录出现了偏差,并不为我们所知?
其实不然,在先秦时期,类似于外族入侵的事情时常发生。
对最开始的夏朝来说,商朝的取缔,无异于对夏地人民的一次“外族入侵”;如此,周朝取代商朝,对于殷商地区的民众来说,也是一种“外族入侵”。
因为后来的商周成为我们不可忽略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起源,我们并不会认为那个时候的他们属于这个“外族入侵”的性质。
但是从他们发迹的历史和轨迹上面来看,他们的行为都属于分封在外地的诸侯国对中央核心文化地区的一种“侵入征服”。成为国家的新主人。扮演着“征服者”的一个角色。
其实我们中国也是从一个从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远古部落相互融合,演变而来的一个文明古国。在华夏文化初成之时,周围部落曾有“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称呼;后来也随着时间与华夏版图的扩张,这些先前所称的“异族”慢慢融合进来,成为我们华夏民族的一份子。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原地区的民众看来,秦国和楚国也属于外族。
秦国的起源是秦人先祖曾效忠殷商,不肯为周朝效力;好在当时的周天子并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后因救驾有功,被分封西北,替天子养马,可到时的周天子正在逃难,自身都难保;所以秦国的爵位很低甚至是说没有爵位。
楚国的祖先原先都是在为中原王朝祭祀掌管火种的官,后到了周文王的时候,楚国先祖熊丽在周文王手下效力。而后周朝分封天下的时候,按照功劳大小分封功臣,按“公、侯、伯、子、男”依次分封。楚国只被分封为子爵。
又因秦楚两地处在边界,时常与外族交流;文化习俗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被中原贬称非华夏之属,甚至连楚王都自嘲道:“吾乃蛮夷。”
虽然有着这样的背景,但是秦人和楚人却非常自强,努力学习中原文化,向中原靠近,慢慢地就融入了华夏文明。
也正是因为这点,秦楚两地变成了华夏地区向外扩张的两个强力武器。楚国吞并南蛮各个小国;秦国称霸西戎,灭西戎、义渠国。
而中原地区也大有作为,晋国消灭赤狄。齐国对抗北狄、消灭莱夷,称之为“尊王攘夷”。战国时期的赵国也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之后,主动痛击北方的匈奴。
在这种条件下,外族哪里有机会能够入侵?
在秦始皇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之后;原先分化开来,各自就地解决的外族势力无法分散解决,外在表现也成为了一国的难题。所以在秦朝的大一统之后,外族入侵的这个难题愈发显得非常重大;一直困扰着后来历代王朝的统治。
所以,并非是秦朝之前没有外族入侵,而是先秦时期,外族入侵这个难题因为国家分散到各个地区解决,并未成为心头大患。且当时的焦点都聚集在国内谁能逐鹿中原、一统天下的关键归属上,史官的记载也偏向于国内各地诸侯的混战。
写在最后,如今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之间平等相处,友爱互助,并无高低之分。且我们之间相互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罗万象。我们国家的文明自古以来都是具有强大的包容性的,各民族的相互交融才形成了今天多么伟大而璀璨的中华文化。
而且,我们有一个统一的名称,那便是——中华民族。
德国元帅曼施坦因与苏联元帅朱可夫相比?
熟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军迷都知道,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是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但是,在这次大会战之后,苏德双方又发动了一场扑朔迷离的大战,那就是德军在哈尔科夫进行的反击战。可以肯定的说,如果不是这场战役,纳粹德国的败亡至少要提前一到两年,而这场反击的策划与指挥者,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具军事才能的曼施泰因元帅完成的。
曼施坦因(1887-1973),二战时期德国的军事家、战略家,他被后人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之首(另为隆美尔、古德里安)。他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非常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曼施坦因虽在希特勒所发的的战争中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但他却反对纳粹的屠杀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虽然他被授予了德军元帅,却终生未加入纳粹党,也正是因为如此,加上他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哈尔科夫反击战役从整个苏德战争的进程来看,德军的这场局部的战役胜利,并不能扭转自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出现的德军溃败局面,更无法阻止由于纳粹德国军事政治经济体制的缺陷而导致的失败命运。就在哈尔科夫战役结束不到4个月之后,在由于哈尔科夫之战而形成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将展开一场真正决定两国战争最终结局的空前大会战,而哈尔科夫战役,则作为东线德军走向覆灭前的最后胜利而载入史册。
1942年11月21日,就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激战正酣之时,曼施泰因奉命担任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的总司令,也就是在同一天,朱可夫的红军,主要是远东部队,经过两天的猛攻,打垮了斯大林格勒两侧的罗马尼亚军队,合围了保卢斯的德国第六集团军。
此时,苏德两军之中唯一清醒的人就是曼施泰因,苏联人因为在此之前损兵折将,这回终于抓住了一次围歼德军重兵集团的机会,他们也就没有考虑得更深远一点,如果苏军不是将自己所有的人马都紧紧地围住第六集团军,而是击打德军南翼脆弱的交通线和补给线,其结果将是截断整个德军南翼的后路,这样一来,从高加索到伏尔加河地区的德军,包括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第2集团军和整个A集团军群在内的德军,都将会遭到致命的一击。
1943年2月1日,处在斯大林格勒合围圈中的德军停止了最后的抵抗。在此之前,为了挽救合围圈中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曼施泰因不顾自己薄弱的左翼,打开了一道通往斯大林格勒的空中走廊,如果不是“吹牛元帅”戈林的无能,第6集团军还是有可能通过空运获得补给,而第4装甲集团军在他们卓越的指挥官霍斯上将的指挥下,曾经面对着数倍的苏联红军,前进到距离斯大林格勒不足30公里的地区。然而,保卢斯的愚忠使他不敢违逆希特勒的坚守命令,他坚决不肯率领他的部队突围,这样一来,顿河集团军群不得不同时进行三个方面的作战,一是拯救第6集团军,一是保护高加索地区的德军的交通生命线,还有一个就是使他们自己不被绝对优势的苏军围歼。
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束,德军顿河集团军群更名为南方集团军群,但他们的防线上却漏洞百出,因为苏军的实力要超出德军好几倍,而且现在的苏军已经可以行动的自由了,他们不断以大兵团迂回至德军的两翼,力求歼灭更大量的德军。不过,靠着曼施坦因出色的指挥,及霍立特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巧妙防御,他们成功的瓦解了苏军的企图,并且在亚速海和顿涅茨河之间重建了稳固的防线。
此时的曼施泰因格外镇定,因为他终于看到了自己期盼良久的战略形势,可以让自己先前的战略设想得以实施。他因此拒绝了希特勒要他收复哈尔科夫的命令,同时他也不肯运用刚刚拨给他的党卫军装甲军来防守第聂伯河一线,苏军向西南方向的大迂回攻势,给他提供了一个绝好战机,他可以集中起自己全部的机械化部队,打击苏军毫无防备的右翼战线。
2月19日,曼施泰因终于说服希特勒放弃他那不切实际的坚守战略,取而代之的是实行他的反击计划,他现在已经将三个残破不全的装甲军从米乌斯河上撤了下来,现在他们的周围,苏军一共有三百四十多个旅级以上的作战单位已被确认,以师的数目计算,德军现在处于一对八的劣势,但是曼施泰因仍以霍立特集团军防守米乌斯河正面,同时命令第4装甲集团军,开始攻击第聂伯河渡口一带苏军的接合部,不久就击溃了四个军的苏联红军,这样一来,第1装甲集团军也从困难的防御战中解脱出来了,这两个集团军通力合作,又打垮了从西正面上攻击米乌斯河防线四个军的苏联人。
德军就以霍立特集团军防守的米乌斯河一线为砧板,两个装甲集团军为铁锤,合击位于第聂伯河和顿涅茨河之间的苏军西南方面军,由于从三个方向遭到夹击,这个方面军迅速土崩瓦解,拚死向北顿涅茨河以东地区逃走,包括第6集团军、第1近卫集团军和波波夫集团军在内,一共有八个军、十个步兵师和五个特种旅都被击溃。
根据俄罗斯1993年发表的资料,从1943年1月13日,苏军在沃罗涅日到哈尔科夫方向发动进攻,至3月25日哈尔科夫战役最终结束,红军各参战部队一共死亡、失踪、被俘了100694人,受伤和患病139336人,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1345辆,各种口径的火炮、迫击炮5291门,飞机417架。
在这个巨大胜利的鼓舞下,曼施坦因继续挥军向北进攻,开始打击哈尔科夫苏军的南翼,第4装甲集团军又击败了苏军第3坦克集团军,然后德军向北方作了一个旋转,迫使哈尔科夫一带的苏军弃城而走,到3月14日,德军重新占领了哈尔科夫。而在他们的对面,苏军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获胜而刚刚建立的阵线,而且是处于8比1的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又被曼施坦因打回了原形。可惜的是,曼施泰此时已经没有预备兵力可以用于扩大战果了,因为希特勒对此次战役并不看好,所以他并没有给曼施坦因足够的兵力及装备,以至德军错失一个绝佳的战机。
曼施泰因在哈尔科夫取得的胜利,暂时解除了苏德战场上德军的不利形势,使战局僵持下来,不过,希特勒很快就把这个得之不易的胜利给糟蹋了。因为在接下来决定两国最终胜负的库尔斯克大会战中,希特勒固执的调走了参战的德军主力部队,以至德军功亏一篑,曼施坦因在其所著的《失去的胜利》一书中,就库尔斯克大会战的结果,曾耿耿于怀的写道“当朱可夫已经用光了他的预备队时,而德军手中还握有王牌未出”。
为何被称为天下奇男子?
王保保就是扩廓帖木儿,蒙古语意为“青铁”。他是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是元朝末年最著名的将领。
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
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后,王保保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曾被元顺帝封为河南王、中书左丞相。
1372年,他率领元军大破明军于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
王保保确实非常厉害,朱元璋对王保保就非常重视,他曾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
很多将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
明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那么,为什么王保保会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呢?主要还是这么三个原因。
其一、王保保在韩店打败汤和,又集合元军主力欲收复元朝的大都,结果他却被夜袭,居然穿了一只靴子跨马逃掉了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王保保在山西,坐山观虎斗,后来,他又辅佐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力图光复大元江山。明军占领大都以后,改名北平,以孙兴祖留守,徐达、常遇春等人,攻打冀中一带,作为进攻山西的跳板。
明军还先派元朝尚书九住,前去冀宁招抚王保保,但没有成功。
徐达派前锋汤和部,自怀庆取泽州,形成孤军冒进的态势。
1368年10月,王保保派军南下进攻汤和,在韩店大战,明军惨败。听闻捷报,在上都的元顺帝大喜,晋封王保保为齐王,赐金印,又令其收复大都。
因此,王保保集合元军主力,北出雁门,经保安州、居庸关,向大都快速进发。
明将徐达等人认为,北平有孙兴祖大军据守,且有坚城,不足为虑。
王保保倾巢而出,太原必定空虚,明军主力均在太行东南部真定、彰德一带,离太原很近,于是采用“批亢捣虚”的战术,直取太原。
王保保已行至保安州,知道明军动向后,果然慌忙回救太原,明军决定夜袭王保保,再加上有其部将豁鼻马,投降为内应,奇袭行动非常顺利。
王保保当晚正在读兵书,发觉明军袭来以后,他仓促奔出营门,穿了一只靴子就跨马逃走了,只有十八骑跟从,其余4万人马,都做了明军的俘虏。
从这个事情,就可以看出王保保确实胆大心细,敢于率军去收复元朝的国都,尽管最后失败了,却能够逃脱明军的夜袭,也确实可称为“天下奇男子”。
其二、王保保曾经包围兰州,围城打援,全歼明军派出的援军,徐达等猛将都不敢直接与王保保交锋,结果王保保又被夜袭,仅与其妻子数人逃走了王保保曾经率兵,包围明将张温据守的兰州,明军派出的援军,居然被其全歼,援军将领于光也被其杀害。
明朝立即开始策划,针对王保保的北伐,在制定进攻方略时,包括徐达在内的所有将领,都异口同声地建议大军直扑应昌,逼王保保从兰州撤兵,可见徐达等人都不敢直接与其交锋。
但是,朱元璋力排众议,命令明军兵分两路。西路由大将军徐达,自潼关经西安救兰州,伺机歼灭王保保,东路由左副将军李文忠直捣应昌。
这就是使元朝“彼此自救,不暇应援”的方略。
当时王保保虽击溃明朝援军,但无法攻陷兰州,遂移驻甘肃定西,“纵游兵四出虏掠,民颇被其扰”。
徐达到达安定以后,在沈儿峪安营扎寨,“与王保保隔深沟而垒,日数交战”,徐达命令,诸将每夜不断制造噪音,骚扰王保保的军营,使他的部队,每夜不得休息。
数日后,某夜明军却偃旗息鼓,王保保的部队,连日不得休息,于是都昏睡过去,这时徐达却率兵夜袭,大败王保保,生擒其部将严奉先、韩扎儿、李察罕不花等人。
王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逃跑了,到黄河时,他们利用流木以渡河,接着离开宁夏,直奔和林而去。
徐达派遣都督郭英追至宁夏,居然没有追上他。
沈儿峪之战,明军俘获元朝官吏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马15280匹,以及大量驼骡驴杂畜。
其实,王保保这个人能够打胜战,曾经打败汤和等明朝名将,就连徐达都怕他三分,总是搞夜袭之类的行动,才能战胜他。
而且他打了败战之后,又能够逃走,明军根本拿他没有办法,所以说他确实是“天下奇男子”。
其三、王保保大难不死,在最危险的时刻,挫败了明军的三路大军,保住了北元的命脉爱猷识理达腊和王保保,在和林会合,君臣为了匡复元朝的大业,捐弃前嫌,重归于好。
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继续以王保保为中书右丞相,商讨恢复之计。
明朝已经将王保保视为心腹之患,他们认为:
王保保狡猾狙诈,使其在,终必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
意思是说,王保保太狡猾,有他在,元朝终究会卷土重来,不如彻底剿灭北元,以便最终解决边患问题。
于是,洪武五年,明军为了彻底解决北元问题,派遣三路大军北伐王保保。15万明军被分为三路,中路军大将军徐达,由雁门直趋和林,以摧毁元朝的指挥部。
东路左副将军李文忠,由居庸关至应昌,然后直扑土拉河,从西北面袭击和林。
西路征西将军冯胜,出金兰取甘肃,作为疑兵,令元朝摸不清明军的真实情况。
面对明朝想一口吃掉北元的战略企图,王保保沉着应战,他用诱敌之计,将明军逐渐引入其纵深区域。
徐达的先锋部队,由蓝玉率领,出雁门后,就在野马川遇到元军,他们追至乱山,取得了一些小胜。接着到了图拉河,遭遇王保保的佯攻,此后,他假装大败而逃。
就这样,他亲自率领小部队,且战且退,把明军引向和林,而他手下的大将贺宗哲,率领元军的主力在和林以逸待劳,布置口袋,准备伏击明军。
最后,王保保与贺宗哲会合,在漠北成功伏击明军,明军因此战死数万人。东路军李文忠一直打到胪朐河,接着在土剌河击溃哈剌章等,进至拉鲁浑河畔的称海,被元军包围,李文忠勉强撤退,损失惨重。
事实上,只有西路明军冯胜,取得一些胜利。
这次战役,挫败了明军的锐气,保住了北元的命脉,是王保保所取得的最辉煌的胜利。
朱元璋一直想招降王保保,十余年间,朱元璋至少有七次通信于王保保,劝其归附,这七封信都收录于《明实录》中。
据说,朱元璋有三件憾事,一是没得到传国玉玺,二是王保保没被活捉,三是元太子无消息。可见朱元璋非常重视王保保,所以说他是天下奇男子。
综上所述,王保保在韩店打败汤和,又集合元军主力,欲收复元朝的大都,结果他却被夜袭,居然穿了一只靴子跨马逃掉了。
王保保曾经包围兰州,围城打援,全歼明军派出的援军,徐达等猛将都不敢直接与王保保交锋,结果王保保又被夜袭,仅与其妻子数人逃走了。
王保保大难不死,在最危险的时刻,挫败了明军的三路大军,保住了北元的命脉。
所以说,王保保确实非常厉害,因此他才会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
暗黑血统1最终boss怎么打?
你是说亚巴顿,他有两种形态:龙和人。
1打龙形态时在地上他追你前蹄有一只变红,这时你应该从没变红的一侧砍他,把他砍倒,看倒后他躺在地上,你骑马上去看他的脚掌(砍别的地方没用,盔甲很厚,就砍脚),大约反复两三遍,就出现终结标志,你要到他身边快点按E。
2打人形,这个比较难,他速度招式很猛,你要不停的躲,在他使完招后会有一小会停顿,这时快点去砍他,,不然他会拿刀防住,推荐用冲杀技能——飞镖拦截,大招你就用“痛苦”(和蛇一样的)他会和你拼剑,你就不停的按鼠标左键即可,两三遍终结。 然后就可以欣赏动画了,祝你通关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