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备份三剑客GHO、WIM、ESD 怎么选?实测分享

彩虹网

电脑系统突然崩溃,桌面蓝屏一闪,资料全没,这种经历不少人都有过。这时候要是手里有个系统备份,简直能救大命。但备份系统到底该用哪种格式?GHO、WIM 还是 ESD?网上说法很多,有些已经过时,也有些根本不准。正好最近我也在整理备份,顺手做了一次对比,把真实结果分享给大家。

先简单说说这三种格式的背景。

GHO 格式,很多人可能最早接触备份就是从它开始的。它来自 Norton Ghost,是过去非常流行的系统备份工具。它的最大优势是兼容性极强,几乎所有老旧或新款的 PE 工具都能识别和还原。缺点是每次备份都是完整备份,不支持增量,占空间也多。再加上官方早已停止更新,对新硬件和新系统的支持可能有限。

系统备份三剑客GHO、WIM、ESD 怎么选?实测分享

WIM是微软自家推出的映像格式,从 Windows Vista 开始就作为系统安装的底层技术。它支持增量备份,也就是说第一次是全量备份,后面可以只备份变化的部分,大大节省时间与空间。稳定性很好,尤其适合备份 Windows 系统。

系统备份三剑客GHO、WIM、ESD 怎么选?实测分享

ESD格式可视为 WIM 的高压缩版本,通常用于 Windows 8 之后的官方系统分发。它比 WIM 格式压缩率更高,占用空间更小,但代价是压缩和解压时需要更多计算资源,备份还原时间也更长。

系统备份三剑客GHO、WIM、ESD 怎么选?实测分享

接下来是实测部分。我在一台笔记本电脑上做了备份测试,配置是 i5-10210U + 16GB 内存 + 512GB NVMe 固态硬盘,系统为 Windows 10 22H2。

使用 GHO 备份(借助 EasyImageX 工具),完整备份耗时约 8 分钟,生成文件大小为 23.5GB。还原用时 6 分钟左右。

使用 WIM 格式(通过 DISM++ 工具),第一次完整备份耗时 10 分钟,文件大小 21.8GB。之后做了两次增量备份,每次仅耗时 1-2 分钟,新增部分只有几百MB。

使用 ESD 格式(同样用 DISM++),备份花了接近 20 分钟,但最终文件大小仅为 14.3GB,压缩率确实很高。还原过程稍慢,约 14 分钟。

简单总结:

如果你追求兼容性,比如经常在不同设备上恢复,GHO 仍可用,但建议注意其局限性;

如果侧重日常备份和多次版本维护,WIM 比较合适,增量备份非常实用;

如果硬盘空间紧张,ESD 的高压缩率更有优势,但需要付出更多时间。

还要提醒一点:ESD 格式并非所有 PE 都默认支持,部分老版本启动盘可能需要手动加载驱动,还原前最好确认兼容性。

实际操作上,不管选哪种格式,基本步骤大同小异:

准备一个 PE 启动 U 盘(比如“微PE”或“优启通”);

进入 PE 环境,打开备份还原工具(如 DISM++、EasyImageX等);

选择要备份的分区,选定存储路径和格式;

开始备份,等待完成即可。

还原时操作类似,选择备份文件→目标分区→执行还原。

最后想说,备份这件事,形式不重要,关键是真的得去做。很多人出了事才后悔没备份。别拖延,今天就开始给自己电脑备个份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