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大蛇z龙首之玉,你能讲述一个你身边的民间故事吗

彩虹网

无双大蛇z龙首之玉,你能讲述一个你身边的民间故事吗?

我给大家讲述一下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的奇事。

200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先是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有两位仙女每人一手挽着花蓝,蓝中各种鲜花灼灼,花香扑鼻。她俩手舞长袖,腾空飞升。

无双大蛇z龙首之玉,你能讲述一个你身边的民间故事吗

我冲她俩喊了一声:“等等我!”结果她俩一人伸出一只手,拉着我飞升,一直飞到了美丽的天宫,我见到了无数大大小小圆形的、五颜六色的宝石,都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芒。

这些宝石铺满了地面,它们一直在我眼前闪光,我一看这些铺满地面的红的黄的金的紫的绿的......面积比我们学校的大操场还大好几倍,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珍宝。突然,来了一阵大风,霎时间那些珍宝不见了,刷的一声,地面上铺上了红地毯,接着地毯上走来了一位老婆婆,她身材略矮,身体微微发福,身穿深蓝色衣服,小脚,我不认识她,便问这位老人家是谁?有一个男人告诉我说:“这是王母娘娘。”我说:“王母娘娘等等我!”她转过身来,对我说:“我送你个宝贝,它叫王后,就在你母亲家竹子下”说完她就不见了,我猛的醒来了。

天亮以后。我精神亢奋。口中大喊:“我是王后!”“我是王后!”又把做梦的事和母亲说了。

母亲只好让我大哥把照壁前的竹子刨一刨,看看王后到底是什么。

大哥剪断七八颗竹子,只用小撅刨了几下,拔拉出一个鹅卵石,随手扔掉了,声音清脆,滚到墙边才停下。

我走过去,拿在手里,在洗脸盆里洗净了泥土,一看这个小小的鹅卵石只有鹌鹑蛋大小,上面有深红色的两个字“王后”还是隶书呢!

我欣喜若狂!于是我疯了!突发精神病!可是我思维正常,仍然能继续给两个班的同学们上课。但我的行为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可以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上完课后,我自己一个人来到大操场上,仰望天空。

我看见有三条金色巨龙从我们学校的上空奔来,先是从龙口方向,由东北向西南而来,正东一条龙腾空往西飞,而西南面的一条金色的龙正张牙舞爪往北奔。三条巨龙把天空搅的风起云涌,霎时间,太阳暗淡下去,过了一会儿,我一看不好,一只金龙受伤而逃,天空中只有两条金龙,它俩头和头互相撞击着,崩发出光芒!

它俩同时张开金盆大口,太阳在两只口之间,它俩吐出了一个太阳☀!可是太阳并不明亮,有些昏黄,这时我手舞足蹈,对着太阳☀高喊:“太阳!太阳!我是王后!我是王后!”我一边呼喊,一边热烈鼓掌👏!鼓掌👏!我每拍一下,太阳就亮一下;我再拍一下手,紧接着太阳就比之前更亮一下;我用尽全身的力气鼓掌,结果太阳☀就变得越来越明亮,我一直用眼睛直盯着太阳看,看太阳变大变得更加光芒万丈,直到操场上的同学们一起喊“太阳太亮了!太阳太亮了!”“太刺眼了!”“受不了啦!”我才停下来了。

我一看,我的双手掌拍淤青了,由于我的疯狂举动,全校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疯了!

于是领导和我的六位好朋友老师就开车把我送到了心理精神医院治疗,医生说我是躁狂症。

住了一个月,病好了!我又回到了学校,继续教学工作。中午我仍然来到操场上,趁无人,我一个人对着太阳鼓掌👏,太阳又比之前明亮了起来!我越使劲鼓掌👏,它越明亮。这次我没有呼喊,只是鼓掌👏,一鼓掌👏,太阳就比之前更明亮!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又过了几天,我约了几位老师,她们是我的好朋友,午饭过后,我们几个人一起来到了我们学校的操场上,这回,我对着太阳喊了三声:“太阳!☀太阳!☀太阳!☀明亮!明亮!明亮!”我使劲鼓掌👏鼓掌👏鼓掌👏。太阳就一次更比一次亮!大家都有些害怕,怕我继续拍手,太阳继续明亮下去怎么办?于是让我停住了手。大家都感到很神奇。于是我赵伟熙从此之后就有了痴人、奇人的称号。

2012年,2014年,2015年,这三年里,我分别在学校操场上又鼓掌👏三次,太阳又为我明亮了三次!我心❤️情万分激动!不过我没敢呼唤太阳,我已经是一个精神病人了!

但我自己始终认为自己没有病,大脑思维也正常,可是呼喊太阳,为太阳鼓掌👏就有些不正常了!

因此我从2016年到2019年在校之间,再也没有去操场上呼唤太阳,再也没有为太阳☀鼓掌👏。

现在我已经退休了,在家里照顾95岁的老母亲。大家也就看不到这一天下奇观了!!!

以上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真人真事!有《王后赋》为证。不过那个“王后”奇石,让我孩子给我扔掉了,说都是这个石头惹的祸。幸好之前我给它拍下个照片,以证明我并非胡说八道。

志喜,志喜,古以有之。

昔周公得异禾,以名其书;

汉武帝获宝鼎,以名其年;

苏东坡逢甘霖,欣作《喜雨亭》。

今抬头赵家村赵伟熙(女),

结缘仙梦,喜得“王后”与“金龙”。

特作《王后赋》、《蛟龙吟》,

以贺喜抒怀。

《王后赋》

(招远市辛庄中学赵伟熙)

奇石“王后”,因缘而生。横空出世,巧夺天工。天地造化,自然天成。天生丽质,出水芙蓉。佳丽王后,仁化宇宙。厚德载物,品质优秀。集德、才、美艳于一体,成就女中之名流。御笔钦封,富贵尊荣。财富归集,远播美名。名扬四海,宏业大成。享荣华富贵而无极兮,同天地之长久;永位尊钱丰而无极兮,齐日月之光辉。惠泽恩化及四海兮,仰千古帝后春秋。普天同庆,举国齐欢。国泰民安,繁荣永昌。青春永驻,光彩寰宇!名扬四海,功德千秋!

《蛟龙吟》

蛟龙!蛟龙!造化而生!

凌空出世撼五岳,

石破天惊傲九州。

一身凌云浩然气,

千里惊魂快哉风!

胸藏四海浪潮,

吞吐万里东风!

喷射雨露甘霖,

润泽华夏神州。

冲天豪气,顶天立地。

龙首高昂,逸兴横飞。

瞬息万变,叱咤风云。

一声长啸,响彻九霄。

兴云吐雾,豪情万丈。

云海之间,俯瞰江山。

山河锦绣,波涛汹涌。

雄姿矫健,张牙舞爪。

金光异彩,豪情冲天。

龙腾劲势,英雄之气。

云气氤氲,七彩祥云。

玉质金光,光芒万丈。

风调雨顺,国富民康。

人民康宁,日月清明。

崇兴仁德,社会祥和。

政通人和,熙怡快乐。

惊天伟业,感天动地。

龙吟!龙吟!壮存古今!

万千气象,千古风流!

看旭日东升,蛟龙飞天,

把酒临风,喜悦自然。

春光无限,阅尽人间!

寓言故事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其他含义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大羿射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远古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原来,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10个太阳睡在枝条的底下,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但有时,他们一齐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只见天空出现爆裂的火球,坠下一个个三脚的乌鸦。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后羿射日

文学记载

《楚辞章句》、《淮南子》

类型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历史误会

后羿射日

历史上有一个大羿,一个后羿,前者是帝尧时人物,后者是夏太康时期人物。

传说蚩尤被杀之后,东方各部落方国又陷于长期的内战之中,烽火连天,民不聊生。大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担负起统一东方各部族的历史使命。《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缯,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今本《山海经》不见大羿射日的故事,但古本中有记载。唐人成玄英《山海经·秋水》疏引《山海经》云:“羿射九日,落为沃焦”。该九日当为九黎或多个部落方国的代名词。宋代类书《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经》云:“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落沃焦”。说明古本《山海经》中有大羿射日的故事,但在后来失落了。

以《山海经》为蓝本,《淮南子·本经训》将大羿射日的故事做了总结:“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淮南子(本经训)》

山海经

据史料记载,大羿统一了东方各部落方国,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由于该国家为众多崇拜太阳的部落方国所组成,在《山海经》中被称为“十日国”。

大羿和她的妻子死后就葬在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的天台山上。当地人称之为大羿陵(详见大羿射日)。

因此,尽管二人均善射,射日神话中的羿是大羿而不是后羿,嫦娥的丈夫大羿而不是后羿。读者在读下面的内容时需要注意。

琚村 崇庆寺

后羿射日的传说来自山西省长子县琚村。长子县在尧舜时代为尧王 长子丹朱封地,相传是尧王故里,县境内的发鸠山是精卫填海的传说发源地。据说琚村之白,是因为这里生长有罕见的白皮松。在琚村有座崇庆寺,南面不远处有明代修建的一座“灵贶王庙”,又称“三嵕庙”,为祀奉羿神的殿堂,当地乡民也称前寺。民间传说这里原有十七美女与崇庆寺相对。庙前山坡上有白皮松百余株,树冠不大,造型奇特,树龄500余年。被林学家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树种,冠之美誉“花边树皮松”,当地人视其为“白龙”、“神松”。这里还有一段优美的神话传说,说这白皮松正是 后羿射日遗落的箭,传说 后羿射日时一口气射了九个太阳,留下最后一个太阳,把剩下的箭杆就插在紫云山,后来就繁衍生长为白皮松。 白皮松不仅树皮发白,更有趣的是每个松针呈三支状,一般松针分两支,这里一针分三支,奇松奇色奇状奇闻,匪夷所思。琚村是要与上古对话的,煮一锅长鲛与巨鲸,拉开乌号的神弓,搭一支棋卫的劲矢,仰视九日,你能说清羿射九日的场景吗?这里却留下了他高高的祭坛;你能讲明那弯弓长箭的神奇吗?这里却有遗落的箭影。

另一说法,后羿射日的故事出自江苏省射阳县,射阳县相传由精卫填海而成陆,后羿射日而得名。为纪念后羿射日,射阳建成地标性建筑——中华后羿坛和著名旅游景点——后羿公园。根据“射阳”县名的来历及“后羿射日”的传说,在公园入口处设置八面景观墙,上置八个石球,与不远处的“中华后羿坛”遥相呼应,寓意后羿射下九颗太阳,降福人间。此外,园内的每一处特色景观,都与“后羿射日”的文化相联,串起了一个古老而又美丽动人的传说。

另说,羿射十日,即羿射杀夏后“相”,盖因古书传抄之误,将夏后“相”字误写成了“十日”。羿射十日,实为后羿射死相。

太康失国后不久死去,族人立其弟仲康,流落于洛水附近,仲康死,子相立,后相在后羿的追杀下,逃往帝丘(今河南濮阳)依同姓之诸侯于斟寻氏以及斟灌氏。这时斟寻氏已从伊洛平原迁往豫东北,斟灌氏则在今豫鲁接界处的范县北。寒浞为防止夏后相势力复兴,命浇率师“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相”。然后封浇于过(今山东掖县北,或疑在今河南太康县东南),封豷于戈(在宋、郑间,约当今豫中偏东部)以控制东方。当寒浞攻杀后相之时,其妻后缗东逃至鲁西南母家有仍氏(有任氏,今任城)之地,生下遗腹子少康。

江苏省射阳县中华后羿坛

又,《山海经》:“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更加令学者确信,“十日”绝不是什么是十个太阳,而是人名!“十日”即“相”。夏后仲康之子相,被后羿、寒浞射死后,相之子少康逃奔有仍氏,在有仍氏、有虞氏帮助下,一举发兵灭掉寒浞,成功复国,光复夏朝,史称“少康中兴”。

江苏省射阳县后羿公园

相关传说

传说古时候,天空曾有十个太阳,他们都是东方天帝的儿子。这十个太阳跟他们的母亲、天帝的妻子共同住在东海边上。她经常把十个孩子放在世界最东边的东海洗澡。洗完澡后,让他们像小鸟那样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因为每个太阳的形象中心都是只鸟,所以大树就成了他们的家,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树梢上。当黎明需要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照射人间,把光和热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流当值,秩序井然,天地万物一片和谐。人们在大地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睦。人和人像邻居、朋友那样,生活在一起,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过得既美满又幸福。人和动物也能和睦相处。那时候人们感恩于太阳给他们带来了时辰、光明和欢乐,经常面向天空磕头作揖,顶礼膜拜。

可是,这样的日子过长了,这十个太阳就觉得无聊,他们想要一起周游天空,觉得肯定很有趣。于是,当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双轮车,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这一下,大地上的人和万物就受不了了。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烧死许许多多的人和动物。森林着火啦,所有的树木庄稼和房子都被烧成了灰烬。那些在大火中没有烧死的人和动物,猪突狼奔,四下流窜,发疯似地寻找可以躲避灾难的地方和能救命的水和食物。

河流干枯了,大海也面临干涸,所有的鱼类也死光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窃食物。农作物和果园枯萎烧焦,供给人和家畜的食物源断绝了。人们不是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就是成了野兽口中食。人们在火海灾难中苦苦挣扎,祈求上苍的恩赐!

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大神叫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被天帝召唤去,领受了驱赶太阳的使命。他看到人们生活在火难中,心中十分不忍,便暗下决心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帮助人们脱离苦海。

青铜雕塑-后羿 朱惟精创作

于是,后羿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阳被射落了。后羿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嗡地一声射去,同时射落了两个太阳。这下,天上还有七个太阳瞪着红彤彤的眼睛。后羿感到这些太阳仍很焦热,又狠狠地射出了第三枝箭。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个太阳。其它的太阳吓得全身打颤,团团旋转。就这样,后羿一枝接 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中了箭的九个太阳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他们的羽毛纷纷落在地上,他们的光和热一点一点地消失了。直到最后剩下一个太阳,他怕极了,就按照后羿的吩咐,老老实实地为大地和万物继续贡献光和热。

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海边升起,晚上从西边山上落下,温暖着人间,保持万物生存,人们安居乐业。

右图:青铜雕塑《后羿》。

三足乌

传说在辽阔的东海边,矗立着一棵神树扶桑,树枝上栖息着十只三足乌。它们同是东方神帝俊的儿子,每日轮流上天遨游,三足乌放射的光芒,就是人们看见的太阳(所以太阳也称三足乌)。 后来,十只三足乌不听东方神的指示都抢着上天,天空中同时就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草枯土焦,炎热无比。人们只好白天躲在山洞里,黑夜出来觅食。猛兽毒虫借机残食人们,人类濒临灭绝的危险。消息传到天上,帝俊就赐给羿(天上的神仙)一张红色的弓、一袋白色的箭,叫他下凡到人间,一方面惩治妖魔怪兽,同时也教训教训他的这些太阳儿子。

可这些三足乌根本不把后羿放在眼里,照样一齐上天逞威逞强。后羿大怒,选择背荫之处拉弓搭箭,瞄准太阳中心处的三足乌射去。他箭无虚发,一连射下九只三足乌。人们围着他连声喝彩。三足乌一死,火光自灭,人们顿感清凉爽快,于是欢呼雀跃。呼喊声传到天上,帝俊见九个儿子已死大发雷霆,不准后羿再回天庭。同时也令仅存的这只三足乌日日遨游,不得休息。

楚辞章句

原文

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选自《楚辞章句》卷三《天问》的注文.

注释

(1)并:一起。

(2)命:命令。

(3)中:射中。

(4)皆:都。

(5)堕:掉下。

(6)故:故意。

翻译

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花草树木枯死。

(于是)尧派羿射十日,射掉九个太阳,太阳里的九只鸟都死了,它的羽翼都掉了,故意留下它一个太阳。

淮南子

原文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豖希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注释

(1)逮:等到。

(2)杀:晒死。

(3)猰貐(yàyǔ):神话中的的怪兽,牛身而赤,人面马足,或说是蛇身人面或龙首。

(4)凿齿:神话中的怪兽,齿长三尺,如凿形,露在下巴外面,能持戈盾等武器。

(5)九婴:神话中的九个头的怪物,能喷水吐火。

(6)大风:神话中的风神,即风伯。一说是一种凶猛的大鸟,即大凤。

(7)封豨(xī):大野猪。

(8)修蛇:长大的蟒蛇。

(9)使:派。

(10)诛:杀。

(11)畴华之野:南方的泽地荒野。

(12)凶水:北方的地名。

(13)缴:系着丝绳的箭,这里意谓用箭射。

(14) 青丘之泽:叫青邱的大湖。

(15)断:斩断。

(16)洞庭:即洞庭湖。

(17)禽:通”擒“。擒获。

(18)桑林:地名。

(19)置:推举。

译文

等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枯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也没有。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来祸害人民。

于是尧派大羿去为民除害,在南方的泽地荒野杀死凿齿,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东方的大湖青邱用 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太阳,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大羿把那些灾害一一清除)民众都非常欢喜,并推举尧为天子。

赏析

这则神话塑造了一位英雄——大羿的形象。作者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他想象天上有十个太阳。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上时的景象:草木庄稼枯死,百姓无食可吃,猛兽祸害人间……百姓们遭受着天灾人祸,凄惨之状难以尽述。就在这时,救星大羿出现了!作者把他想象得神勇非凡:他下杀猛兽,上射太阳,救万民于水火。大羿射日的壮举,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想要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

后羿之死

战国时思想家孟子所著《孟子》和西汉初年刘安(前179-前222)编成的《淮南子》都说他是被恩将仇报的徒弟逢蒙暗害的。暗害的手段记载各不一样,有的说是用桃木大棒打死的,有的说是用暗箭射死的。总之这位盖世的英雄死在阴谋家的手里。

有的传说里还说,后羿死后英魂不散,变成了打鬼的钟馗神。这一说法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1893-1980年)根据《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考证出来的。这种说法,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这位不幸死去的英雄的无限怀念。

相关记载

原文

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①,径寸之的②。乃命羿曰:“子射之,中③,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④。”

羿容无定色⑤,气战于胸中⑥,乃援弓而射之⑦,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⑧:“斯羿也⑨,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 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⑩,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选自《苻子》)

译文

夏王让后羿把箭射在一平方尺的兽皮、直径为一寸的靶心上,于是告诉后羿说:“你射这个,射中了,就赏你一万两黄金;射不中,剥夺你拥有的封地。”

后羿听后脸色不定,呼吸紧张局促。于是后羿拉开弓射靶,没中;再次射靶,又不中。

夏王对大臣傅弥仁说:“这是后羿,射箭是百发百中的;但对他赏罚,就不中靶心了呢?”傅弥仁说:“就像后羿,高兴和恐惧成为了他的灾难,万两黄金成为了他的祸患。人们若能抛弃他们的高兴和恐惧,舍去他们的万两黄金,那么普天之下的人们都不会比后羿的本领差了。”

欣赏

后羿是古代传说中射箭技艺精湛的人,但就是这样的人,因为夏王给他加了万金的筹码,让他射箭,他就射不中了,原因是他有了患得患失的心,乱了方寸,因而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

科学解释

NASA华裔科学家赵丰教授认为:后羿射日事件其实是一次彗星撞击地球事件,类似于1994年levy-9彗星撞击木星事件的缩小版。因为彗星质地松散,当彗星被行星捕捉,在潮汐力作用下会发生解体成为一串天体,所谓九日,正是彗星解体为9块。9块天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因摩擦灼热成为似“太阳”的发光发热体,这便是山海经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接着这些看似“太阳”的物体便会很快一一撞击地球,因为彗星质地松散,撞击行星后并不会留下明显的陨石坑,所以陨落之处一片焦黑泥烂,这便是山海经中“羿射九日,落为沃焦”的原因。

彗星撞击行星事件在漫长的太阳系历史里是经常发生的,后羿射日很可能是远古先民亲眼目睹了一次彗星撞击地球的盛况,惊恐万分而又无能为力的他们只好向其射箭,从而留下了这相传千年的传奇神话故事-后羿射日。

桃雕艺术

核雕工艺师杨洪武的核雕作品——嫦娥奔月。

材质:为秦皇岛地区盛产的桃核 雕刻技法:纹理浮雕。即利用桃核的天然纹理,随形雕刻,状物刻形。

图案内容:前面的是后羿肩扛一只麋鹿满载猎物归来;后面是后羿正在张弓搭箭。

杨洪武核雕《后羿》

制作者:杨洪武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从事核雕创作20余年,作品多次被国家、省报刊发表,精品被 海内外爱好者收藏,1999年9月参加首届河北省民间艺术节获一等奖。他的核舟作品“南湖红船”,橄榄核材质,2009年3月12日捐赠中国航海博物馆。

龙的原型是什么?

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石块堆塑龙,被认为是“中华第一龙”。有网友曾经到查海遗址博物馆探访,由于交通不便,游客稀少。

龙图腾说在20世纪40年代才起步,却非常流行,一度是龙的起源的主要说法。现在也有学者认为,龙图腾说有可能出于臆想。

鳄鱼被认为有可能是龙的原型,甚至有人说,龙的原型可能是恐龙!这是因为考古发现,贵州关岭县新铺乡的“新中国龙”化石,龙首上有“龙角”,和龙很相似。此外龙的原型还有:蛇、鱼、马、猪、云等说法。

直到秦汉时间,龙的形象才基本定型,但是中间仍然在不断的发展,一直发展到了清代。

传说,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又千年为应龙。所以在龙中,应龙是龙中的精英。本来应龙背生双翼,后来演变成皇家专用的黄龙,双翼被演化为了云纹。

龙生九子的说法非常多,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也有人认为,九其实是民间流传的虚数。所以,龙生可能不止九子。

公元前一世纪印度的壁画就出现了龙的形象,但是时间还是要晚于中国。中国学者认为,印度神话中的龙(Naga),可能是来源于中国。

西方龙(Dragon)与中国龙并没有关系,早期曾经是维京人,赛尔特人以及撒克逊人的民族象征,在《圣经》中的撒旦以蛇形象出现后,西方龙才变成了邪恶象征。

有没有关于动物成仙的精彩故事?

这种事情我最有发言权,如果有不信邪之人,我可以叫你自己去看事实。真实事实如下:八面山,离天只有三尺三;人正要低头,马过要下鞍。这是流传于湖西南大山里的真实写照,有据可查。当然,发生的怪事也数不胜数,而我就是这样一个不信邪的人,亲自去证证:蛇王成精能开会

1997年7月14日,我记得清清楚楚(鬼节又称中元节),这天早上我外公来我家,带来犁角、黃檀木棒、羊角撬、还有黑红麻线等等叫我父親一起上山挖野天麻。我当时初中毕业,暑期在家,从小就好奇大人们说的那一套一套像是发生在眼前的传说。因此我一定要去山上玩,而且我知道去的就是八面山,钩岩、苏宝顶附近,因为只有那里有野天麻,而且风险极大,了无人烟,野兽凶猛,特别是眼睛蛇超级多而且有少许已成精,所以我无论如何是要去的。

外公老草药先生又是老好人,站在我这边所以我父亲也只有答应了。准备了三天的干粮,还有雨衣和雄黄、朱砂、煤油、药箱等等,我就背了一大捆导火索和硫磺,当然还有我的傻瓜相机。

从家里出发到山脚下的麻溪村大概走了4个小时,我外公老当益壮走在前头,我跟在屁股后面碾着走........大概又走了三小时,我们爬到了半山腰,然后去我大姨父家歇脚。我大姨父是个实诚人,姓焦,以前在国有农场做会计,后来所有人都回城了就他不回,现在这里只有他一户人家,我姨听说是被蛇王吓疯的,我还没有出生就疯了,以前是农场的保管员,人生很可怜……(省略了)第二天,我们吃完饭把我那个原始人表哥也叫上,进山了。我这表哥妈妈正常时相当聪明可爱,妈妈疯了那个焦老实不管他的死活所以十几年不出山,像原始人一样,不是认识我外公谁也别想见到他,特认生。下午两点左右,我们上到晒经石上面,这时我老爸大声“噢”了一下,一条足足跟我高的眼睛蛇立了起来,还有大半节盘着,我当时吓着了,愣了,我外公偷然捂住我的嘴,打手势让我老爸不出声,然后慢慢退。并从裤袋里一把一把撒雄黄粉。然后我外公捡了个石块往树丛中一丢,那眼睛蛇像射箭一样就钻树丛里去了。

我们迅速往前走,到了钩岩附近,就快找到野天麻了。这时我外公讲:等下你們每个嘴里咬块木棍,有事不能喊人,敲木棍报信。切记、切记,不然会惹大麻煩的。我們明白了外公的意思。慢慢的爬到了一个崖坡边,我外公把紅麻线浸上了煤油,然后把找到的草药和自己的裤腳用棉布包好淋上煤油,我爸跟我表哥就在后面挖。绑紅线的挖,绑黑线的不挖,淋上豬泡尿。这时我就爬上了坡上的一顆树往石头坡后面瞄,只見一口水塘有水溅起來。我以为是泥鳅或千岁公太多,我定睛一看,妈哟,全是大大小小的蛇数不清呀!我连忙又木棍在那里敲,我老爸见了,就敲通知我外公。他們三个慢慢的按原路退回来了。我当时看到那场面傻了,我外公用嘴吹气让我注意到,然后我下树来。我外公跟我老爸爬上去看,沒有10秒钟,倒吸几口气然后,我們几个就立马下山了。

大家猜我看到了什么?告诉你们:蛇王开会呐!一条大眼睛蛇坐在大木头上,头东点一下,西点一下,那些蛇起码上万条在游动。我现在回想起来那条大蛇至少有五十斤,因为盘了几十圈吧!那阵式太威武吓人了。这次经历我相信了蛇王成精必开会这事。回去后我外公说:野天麻又称无风摆,最喜歡招毒蛇,它的茎就是靠蛇吐的唾沫供养,上山挖药不能大叫喊,只能棒子传音,因為大山的蛇很野,不怕人,惊动了它们会追着你咬的。特別是大毒物,到处是石头路,人跑不过蛇的,要不被咬死,要不被摔死。还说碰到蛇开会,马上原路返回,以后不要再来这个地就沒有事。你人侵犯了它的領地,留下了气味,你再次找上门绝对沒有好結果,所以我外公一直到去世也沒有去过那里挖草药了...........大家说说你们有沒有遇到过蛇王开会呢?谢谢大家共同聊天探讨!

古代中国人崇拜的龙真实存在吗?

我们更愿意相信这个庞然大物,甚至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崇拜的动物是真实存在过的。

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没有任何动物像龙一样倍受崇拜,在各种文学作品,书画和影视剧中,也没有任何动物像龙一样被刻画的那么细致。

龙的形状,龙的每一个鳞片和触角,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似乎都有共同的认识,这种对龙的体态外貌认知,无论何时何地都出奇的统一。

如果古人没有见过龙的话,他们是怎样将龙这样的庞然大物,长得很奇特的一种生物描述的那么详尽的呢?有些东西光凭借想象,其实很难全部完成。

有人说龙是根据很多动物组合起来的,比如马和蛇,但是从我们的古代一个延续至今的一个传统十二生肖来说,为何除了龙之外都是常见的动物,鼠牛兔马羊鸡很常见。

这些东西我们都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见到,那我们是否可以根据这些大胆的推测在远古的古代,龙可能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物呢,只不过相比之下庞然大物很多……

在我们的历史传说中啊,很常见有关龙的记载,比如说在尧舜时期,就曾经有一个叫董父的人善于养龙,后来他的家族成为了世代,养龙的人,并被赐姓巻龙氏。

而且在《广雅释螭》这本古书中,还详细划分龙的类别和外貌。

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

所以龙的存在,在古代有很大的可能性,但是这个古代可能年代比较久远了,至少是在尧舜时期。

现在有人研究不乏认为龙就是由原始两栖类延边而来的真实生物,只不过在历史的演变中,它像恐龙一样,在生物发展过程中灭绝了或者隐藏了起来,但是在远古的时代,这种神奇的动物,就因为广泛的存在,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的象征性图腾。

《说文解字》中记载:龙,从肉、飞之形,童省声。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记载:“《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眼似兔,角似鹿,嘴似牛,头似驼,身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声如戛铜盘。口有须髯,颔有明珠,喉有逆鳞。头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这说明古代人对龙的存在还是抱有很大的相信,出发有一些古人曾经偶尔见过零星的龙的出没,感觉就是有血有肉的一种真实存在过历史上的动物。

毕竟在后世的历史上,从来不缺乏很多所谓的坠龙事件,由于历史久远,很多所谓的坠龙事件,真实性早就难以分辨,但在近代也不乏很多坠龙事件,比如说1934年的松花江坠龙事件和1944年的营口坠龙事件,当时有不少媒体争相报道,尤其是营口坠龙,引起相当大轰动,但是仍旧无法判断其绝对真实性。

我们要说的是,在历史上所谓那些呼风唤雨的神话中的龙,肯定是没有腾云驾雾的超能力,那太不科学了,但是到底有没有龙这种生物,没人敢断言,从古人对龙的描述的细致程度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也许在远古的时代是真的曾经有过这种生物的存在。

只是到了后来,他应该像很多动物一样灭绝了或者濒临灭绝,然后隐藏了起来,这就不为人知了。

也许要等着某一天,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的时候,它会突然吓我们一大跳的自己出来吧,如果你有幸见到了,说明你很走运了……

山海经十大恶龙?

第一、蜚

蜚,太古时期的灾难之神,它出现的地方都会发生大灾难,根据《山海经》卷四·东山经·东次四经记载:“又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

第二个,朱厌

朱厌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凶兽,身形像猿猴,白头红脚,传说这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战争,是中国古代战争之兆。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第二个,狰

狰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奇兽,以老虎豹子为食物。章峨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赤豹,脸部中央长出一只角,有五条尾巴,所以五尾一角,全身赤红,身形似豹,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第三个,天狗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曰天狗,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古代天狗被视为很有能量的一种生物,古籍里老有,流传最广的当属“天狗吃日”,可见它的能量之大。

第四个,蛟龙

“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而最初的虺,大多是由蟒蛇、蜥蜴、蝾螈、壁虎等爬行类动物幻化而成的。蛟龙异名是“夔”。“夔”在中国历史上是和“龙”、“蛟”同时出现的一个最早的龙的别名。它最初记载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之中。文献云: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个人认为,还是蜥蜴、蝾螈等比蟒蛇要靠谱些。《诗·小雅·正月》:"胡为虺蜴",这里的“虺蜴”即为蜥蜴,而且无论是蛟、龙、应龙还是角龙,它们是有爪子、有腿的。万山之祖昆仑山某古洞穴就曾出现龙形生物,通体泛黄,长有两对红色的小角,但有资料显示,这种生物叫〝洞螈〞,是一种两栖动物,长得很像龙的幼仔。

第五个饕餮

饕餮,龙的五子,根据《山海经》记载:有着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一个大大的脑袋和一个大大的嘴巴,传闻能够吃尽天下万物,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

第六个,蛊雕

看到这种形象,相信没人认为这种动物是善良的。似鸟非鸟,似豹非豹,独角。叫起来像婴儿的啼哭,又一个吃人的骗子。好像这些骗人吃的动物,都会婴儿啼哭。《山海经·南山经》记:“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第七个狻猊(suān ní)

最早出现在《穆天子传》曰:“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晋郭璞注曰:“狻猊,狮子。亦食虎豹。”

《尔雅·释兽》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郭璞注:“即狮子也,出西域。”,两书成书时间孰早孰晚说法不一,但都没有对”狻猊“形象的详细描述。

据说狻猊,形似狮子,龙的第四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囚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第八个,应龙

《述异记》的描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广雅》:“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

《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应龙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应龙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

应龙最早出现是在先前的黄帝时期,《山海经》和《史记》就有记载。大意是以黄帝为首的黄河流域部落与以蚩尤为首的长江流域的部落发生战争,双方都使用各种神奇的动物来帮忙。黄帝这边的应龙擅长“蓄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长呼风唤雨之灵物,本领较应龙更胜一筹,大雨飘向黄帝这边。黄帝处于弱势,就请天女“魃”帮忙止住了大雨,一举歼灭蚩尤部落。应龙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杀了蚩尤和夸父。由于战争消耗能量过大,再也无力振翅飞回天庭,就悄然来到南方蛰居在山泽里。

闲居南方,应龙整日无所事事。物华变幻,斗转星移,一转眼就到了大禹时代,洪水滔天,生灵涂炭。大禹肩负起拯救苍生的重任,应龙前来帮忙,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

第九个,蠪侄(lóng zhì)

小孩子看到这个形象,连哭都不敢哭了。九头九尾,长得像狗像狐又像狮。长得这么磕碜,但声音却像婴儿。这就可怕了,把人吸引过去,然后吃掉,太凶残太坏了。《山海经·卷四·东山经·东次二经》:“又南五百里,曰 凫丽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侄,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第十个,刑天

刑天炎帝大将之一,蚩尤战死之后,炎帝被黄帝推翻,刑天继续抗击入侵的黄帝。《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 刑天抗击黄帝,帝断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刑天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他在与黄帝的大战中,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天者,颠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复仇,可见勇猛程度绝对无人能及。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